“反正外地人又吃不出来”,揭露赣南脐橙的黑幕(一颗脐橙在赣南老区的“高质量发展”之旅)
“反正外地人又吃不出来”,揭露赣南脐橙的黑幕
赣南脐橙,已被列为全国十一大优势农产品之一。因为脐橙的多种用途,和让人吃了还想吃的口感,每年都是供不应求的状况。而赣南脐橙,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在脐橙界中是霸主般的存在。今年政府定的采摘时间是11月3号。
而赣南素有赣南十八县的说法,整个赣州的面积是非常大的,赣南脐橙也分三六九等,而最上等的当属信丰脐橙,有“橙中之王”的称号。自然,信丰脐橙的价格也是这所有橙子当中最高的。
不过,由于商业的开发和城市的建设,脐橙的种植面积年年都被压缩,产品更是一年比一年少,而借助如今互联网的强势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挑剔,赣南脐橙越来越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
因此,因利益而带来的不法商贩便出现了。
首先说下脐橙从种植到吃货手上的过程:赣南有专门种植脐橙的果农,他们每年都种植面积不等脐橙,私人种植。以前几乎都是由外地来的商人收购,价格偏低。现借助发达的互联网,很多果农已经选择将果园承包给一些承包商,这些承包商再通过自己的渠道分销出去,分销商很大一部分的主力便是微商。这种情况多方得利,买家也不会说付出更多的钱,正常来说,通过微商买的脐橙要比当地超市一斤便宜1-2块钱,脐橙还更新鲜。
但是,脐橙的保鲜期虽然较很多水果要更长,不易烂掉,但到点便要摘的水果,如果不能短时间内发出去给到买家,那一定是需要经过打蜡保鲜处理的,不然水分蒸发厉害,所以,在产地附近都会有打蜡厂,而这几乎也成为了脐橙的集中地。
说到这,很多人可能已经就懂了,有集中地的地方都是故事容易发生的地方。很多不法商贩从湖南等地拉来大批量的脐橙,运输到打蜡厂,然后冒充是赣南脐橙,是信丰脐橙,而实际上,外地的脐橙成本价不到信丰当地的一半。
我们家也种脐橙,但产量并不大,销量不愁愁数量,因为每年通过老客户来定的越来越多,而老客户的量也是一直在增加,货真价实的信丰脐橙估计很难有人能抵挡得住它的诱惑。
现在的吃货嘴巴都很叼,长期吃正宗的信丰脐橙,别说发外省的,就是赣州其他县市的她们都能吃出差别来。去年,因为某些工作的事情,长时间不在家,而老客户一直在追加脐橙,于是找了当地的朋友发出去几百斤脐橙,开始给我信誓旦旦保证是哪个果园摘的,结果我的客户全部给我反馈味道变了,我只能尽力弥补,把还没发出的订单全部取消,一个一个和客户解释。
当时还以为是光照的原因,只是对味差别巨大的不解,但并未过多的去深究,之后无意间和其他人谈起,才知道原来是外来的脐橙以次充好。给我的理由竟然是“外地人反正又吃不出来”!!!
一颗脐橙在赣南老区的“高质量发展”之旅
一颗橙子能有多少种“吃法”,切块,榨汁?在江西老区赣南,无数脐橙正被制成脐橙酒、脐橙醋、脐橙精油、脐橙果糕、脐橙面膜等20余种产品摆上世界各地的货架。给脐橙加工提供技术方案的是一群平均年龄34岁的科技人员。
赣南师范大学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技术中心)每一位技术员的汽车后备厢里都备着一顶草帽,戴上草帽进果园,脱下草帽进校园,早已成为他们的工作常态。常年顶风冒雨,往返果园和校园,大多数草帽的帽檐都已破损。
团队经过多年科研攻关,自主选育了 “赣南早” “赣脐4号”多个早熟柑橘(脐橙类)新品种,摸索总结了一套脐橙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构建了柑橘黄龙病等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为攻克黄龙病、溃疡病等危险性病虫害防治难题,贡献了“赣南”方案。
救治致富果,实验室搬到了果园
赣南是全国最大的脐橙主产区,这里的第一棵脐橙树是上世纪70年代农艺师袁守根种下的,此后赣南人靠着试种脐橙,盖起新房,摆脱贫困。50多年里“脐橙”始终是赣南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主角,被称作“当家树”“致富果”。
但一段时期以来,赣南脐橙产业面临着品种单一、成熟期集中、病虫害多、农药化肥使用不科学等问题。黄龙病更是脐橙的头号杀手,果园内有一株树染病,若不及时防控,数年内,整个果园将被毁掉。
2013年,柑橘黄龙病在赣南地区爆发,当时多数果农不了解它,防控技术还是一片空白。技术中心7名技术人员当即组成科技特派团,前往信丰、寻乌、安远等柑橘黄龙病重灾县挂职科技副县长。
当时年仅31岁的米兰芳作为“技术顾问”被委派到了龙南县挂职,到任后,当地果业部门带着她走访调研了下辖各乡镇,查看黄龙病发病情况,其间,米兰芳把乡镇技术员召集在一块儿教他们如何识别病树、清除病原,连着几个月在县级技术培训会上做宣讲。
要阻断黄龙病传播,必须得砍树,起初柑橘黄龙病的危害还没有被果农们认知,政府补贴也有限,砍树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无法估量,果农们不舍得砍伐病树。
挂职科技副县长时,陈健美刚满30岁,她放下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及家里两岁大的孩子来到大余县。最初那段时间陈健美天天一个劲往果园跑,“不想浪费一点时间。”
提高砍树率只是第一步,如何有效防控黄龙病,提高果农种植技术成了摆在团队面前的迫切任务。
团队成员把实验室搬到果园,用了三年时间,摸索出一套全新的根部精准施药防治柑橘木虱技术,可高效防控黄龙病。
一些小果农不敢使用新技术,了解情况后,中心全体科研人员出动,去往各个县果业部门担任技术顾问。
为了科学精准服务果农,技术员们顶着酷暑,一头扎进果园,从施药方法、时间、剂量、注意事项等入手,一对一教学,直到果农完全掌握。一年下来,几个白净的面孔,个个皮肤黝黑。
找优质丰产的密码,从农田回到实验室
种出高品质的脐橙已成为赣南果农持续增收的“法宝”,关于如何种出高品质的脐橙?过去,学界、业界都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近似的答案——土壤质量和施肥。赣南脐橙普遍分布在红壤丘陵山地,一直以来,技术中心副主任姚锋先做的就是摸索出一条符合该产业实际的种植技术标准化的路子。
为了能让专家观点落到果农自家果园的日常管理中,挂职期间,姚锋先带着问题跑遍了信丰县大大小小的脐橙园,结束挂职回校后,他也常常跑去几家老果园喝茶、聊天和土专家们请教果园管理技术,经过3年的跟踪调查及大量的前期大田试验研究,姚锋先厘清了这些老果园持续优质丰产背后的“秘密”——植物源有机肥(花生麸、菜籽饼)。
之后,姚锋先组建了“施肥与品质”课题组,他提出的有关赣南脐橙植物源有机液肥灌溉施肥技术体系的研究先后于2017年和202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目前,相关技术已在信丰县、赣县等县市近100个近年新建标准果园中得到应用。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从产业中去发现问题,再把问题带回实验室中解决。” 米兰芳说。
四月正值脐橙保花保果关键期,赣州市信丰县耕甜脐橙基地内,陈健美正忙着给200亩“赣南早“”脐橙保果,这是中心主任钟八莲带领育种团队历时8年自主选育的脐橙早熟新品种,风味糖酸适宜,成熟期比赣南主栽脐橙品种“纽荷尔”提前了一个月,售价也是纽荷尔脐橙的两倍,有效缓解了季节性卖果难的压力,目前该品种已在赣南推广种植10万亩。为了摸透这个新品种的田间管理技术,陈健美在6年前种下了一万多株“赣南早”脐橙苗。
脐橙产量大了,市场就显得“小”了,选育新品种,调整脐橙产业结构至关重要。中心副主任卢占军记得,过去因为种植面积太大,产量太高,导致脐橙在11月份集中上市,供过于求,2011年左右,赣南脐橙每斤的售价,跌到了1元以下。
“推广早熟品种,消费者在9-10月就能吃到,销售基本不用出果园,可以卖两个月,脐橙价值更高了。” 卢占军解释。
脐橙芽变选种是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要经历初选、复选、决选多个过程,每个过程涉及的大大小小的技术环节多达20项。
除了“赣南早”,团队还利用芽变选种自主选育出 “赣脐4号”等多个早熟柑橘(脐橙类)新品种。其间,为了能尽快制定“赣南早”脐橙的花果调控技术,米兰芳和学生连续一个月吃住在果园,每天从早到晚记录落花落果情况,600亩示范园,20000多株“赣南早”,他们在每株树上都做了标记,以调查“赣南早”脐橙的花果特性。
近年来,中心涌入了不少新鲜血液,青年科技人员的加入也给赣南脐橙产业带来更多可能:在江西省各大加工企业,无数脐橙正被制成脐橙酒、脐橙醋、脐橙酵素、脐橙精油等20余种脐橙加工产品,提升了脐橙产业附加值。